不是’傻瓜機’-5 / 秋天來了!

這幾天晨早起來確實感覺得到夏天已慢慢地溜走,秋天來了!

近日因為四出尋找拍攝對象,也多接近了大自然。今次跟大家分享的是使用我的手機拍攝的一張 ‘有點秋意’ 的相片!

心水清的朋友一看便會知到相片中的樹葉及果實是放在垃圾膠袋內。所以基本上我是拍攝一袋垃圾,跟各位家中垃圾箱內的不同是這袋是公園內工友剛清理過的落葉。那天早上路經這袋 ‘寶藏’ 時被那片落葉所吸引,再加上那些果實及其它細葉陪襯,一點也沒有刻意安排,便構成了一幅很有感覺的圖像!

大家可能會發現這張未經修飾(外框除外)的相片顏色有點偏藍,那個垃圾膠袋應該是黑色的。這正好是利用手機拍攝是因不能控制其表現而得到的意外收獲!那點點藍色正好帶給觀賞者一點既清涼但又不至冰冷的感覺。

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都隨時隨地找到有趣的題材。而在器材方面,無論是什麼檔次,都有機會帶來驚喜!

有一段日子沒有問大家了;你今日有冇影到靚相呀?

Likes(0)Dislikes(0)

不是’傻瓜機’-4 / 手機拍攝

雖然一位攝影愛好者理論上應在任何時刻都起碼有一部相機在身旁’隨時候命’!但以本人為例很多時候,尤其是上落班,連一部輕巧的 Point & Shoot 也沒有帶在身邊。到遇上一些吸引的角度或景物時便成了無兵師令,唯有記下地點希望改天可帶器材再來拍個痛快。不過這種補救方法不是每次都行得通的,因為可能重訪這地方時一些重要的原素已不再存在,又或者光線隨季節而改變了方位。這種失敗的經驗實在發生過無數次。

其實在這樣情況下我們還是有機會去留下剎那間影像的。因為作為一個百分百的都市人,就算是沒帶相機的日子身上都會有一部流動電話!而以今時今日的普及性,拍攝功能差不多已是流動電話的基本設備。當然電話始終都是用來通訊的工具,鏡頭質素以致解像度都不及現今的 Point & Shoot 相機。不過在有與冇 (影像) 之間我們就只好屈就一吓,起碼都保留到一刻的回憶!

這張相片 (影像比較貼切,因為未必能夠放大作打印用) 吸引我的地方是這道鐵門的鏽蝕令畫面增添了不少質感,加上告示周邊的膠紙容化痕跡及紅色的數字,令只是一個平面上出現的變化增加了不少立體感。右面的邊線就好像給這道門一個身分而左下角的藍色膠紙更發揮了平衡整個構圖的功效!

你今日又影咗未呀?

(上圖是用 iphone 3G 拍的,地點是由公司去吃午飯途中的工廠大廈後門)

Likes(0)Dislikes(0)

Decisive Moment! Or Not! 什麼是 ‘決定時刻’ !

Decisive Moment ‘決定時刻’ 大家都把它變成著名紀實攝影師 Henri Cartier Bresson 的金漆招牌,但這些年頭 ‘決定時刻’ 這四個字就像一個咒語似的跟著愛好 ‘街拍’ street photography 的攝影愛好者!

究竟什麼是 ‘決定時刻’ 呢?在不同的場合,不同的攝影刊物,時不時就會提到 Bresson 的這道‘招牌菜’。坊間甚至有人把這個攝影概念演繹得‘神話化’,也有攝影朋友把它推至 ‘街拍’ 的最高層次,以 ‘知道’ 這’出神入化’的技巧而感到自豪。

Decisive Moment ‘決定時刻’ 是什麼一回事呢?又是否每位攝影師都能掌握這門’技術’、’概念’或理論呢?

趁大家未完全投入這個題目之前,請先看以下的兩段短片:

CONTACTS-Cartier Bresson 1

CONTACTS-Cartier Bresson 2

短片看過了,希望大家對內容還有一點印象。Decisive moment ‘決定時刻’,在很多攝影愛好者來說是種一擊即中的攝影最高技巧。換另一種方法解說,即是拍攝者在有意無意之間在眼前遇到某些景象發生,在電光火石之瞬間拍攝出來的一張非凡作品。聽起來也不是沒有可能,因為根據 ‘街拍’ street photography 或 ‘抓拍’ snap photography 的一些技術,拍攝者的相機應時常調效在備用狀態,即光圈、快門甚至距離都已調整到當時環境的最合適設定。只要一有現象發生,便隨時舉機按下快門,成功地完成一件佳作!是否真的如此容易呢?如果是的話,那相信已有成千上萬的 Bresson 在攝影圈了!

一張賞心悅目的’街拍’相片,我認為必需付合以下三個條件:

內容 – 飄亮的相片大家都喜歡看,但如果相片沒有如’講故事’般的內容,恐怕它的觀賞壽命會非常之短。

構圖 – 有了內容後,我們便要留意這張相片的構圖。首先要聲明個人對構圖的一種看法;構圖本身是沒有所謂好與壞的,因為時間及地域會影響構圖的被接受程度,十年前一張令人讚嘆的傑作,到了今天可能變成老套通俗!再加上民族及宗教的規範,同一張相片在不同的地方展示可能會有極大的反應之差異。

佈局 – 佈局跟構圖有相當的關係,因為適當的佈局可帶領欣賞作品的觀眾進入相片的內容 (攝影師要對大家訴說的心聲)。佈局可以說是一種心理遊戲,攝影師盡量利用他們的創作條件 (色彩、線條、光線、人物位置處理、焦點之選擇等) 去引起觀眾對相片的共鳴。而這種佈局的運用正正亦是創作者獨有的’風格’ style 所在。

就算是一位經驗與技術都同樣了得的攝影師也很難在剎那之間能拍攝到一張包涵以上三個條件的佳作。因為大有可能顧得到曝光時又沒有空間去找適合的構圖。又甚或安排到完美的佈局時被攝主題都已消失得無影無蹤!無論怎麼樣也是差了一丁點似的!

那不是令 Bresson 的攝影工夫更加不可思議?答案在這兩段短片中應該可以找得到。

首先我們都清楚 Henri Cartier Bresson 是法國人,雖然他曾在英國的劍橋大學修讀英國文學及藝術,但在大部份的訪問中,他都像其他的法國人一樣,以法語回答。所以有很多訪問短片或文章採訪都是翻譯到英語過來。我們中華兒女看到的中文譯本很有可能已是三手資訊了。所以他所說的每一個理論或見解可能都未曾真正全面的翻譯過來。這是可能我們誤解了他攝影心得的第一個誤差

再加上 Bresson 是一位很懂得保護自己商業價值的攝影師,所以我想他也樂得被 ‘神話化’ 起來。這也可能是第二個誤差的源頭。

話說回到短片,Bresson 說 (其實是翻譯的聲音說)…你要把被攝者的情緒容入構圖之中,要好好的為黃金比例及不同之形狀之間找到平衡。在我 (Bresson) 而言這些都是基本工夫,然後再要加上發自內心的’下意識’…

這幾句話 Bresson 説明了要拍攝到一張完美的照片必先要掌握好攝影的技術,而最重要的是那份’下意識’ subconscious。這份下意識正是我們腦袋裏對影像的觸角,只有不斷思考的創作者才能在不經意的情況下冷靜地對眼前的境況作出快捷而又適當的安排和反應。但這樣也不能保證在瞬間就能捕捉到準確的 ‘決定時刻’

在短片內我們又尋找到另一個令 Bresson 成功原因!在片中我會看到他的相版 contact proof。

一看大家便會明白他的所謂 Decisive Moment 其實是無數個這樣的時刻 (對同一主體在同一或相近的構圖上不停拍攝,直到失去畫面的效果為止),而大家亦會發現很多時候他最後選擇放大的影像並不一定是同一組連串拍攝得到影像的最後一張。換句簡單的話來說,Bresson 也跟很多攝影師一樣,當找到可發揮的攝影題材時,便會鍥而不舍的尋找最完美的一刻,而這一刻應該才是 Decisive Moment ‘決定時刻’,它不是拍攝時已可以肯定的,而應該是在菲林沖洗後才細心地挑選出來的!

由於 Bresson 是一位職業記者,所以他拍攝相片的數量一定比一般攝影愛好者 為多。成功率也自然比一般人大。

說明了我自己對答 Henri Cartier Bresson 的 Decisive Moment ‘決定時刻’後,希望大家多思考,多練習,才會創出自己的風格來!

很久沒有問大家了,你今日做咗未呀?

看到結尾,大家有沒有奇怪全編文章都找不到 ‘布例松’ 三個字呢?

原因是 Bresson 是有中文名的,他在中國做通訊記者時是有名片 (business card) 的!想知他自己用的中文譯名可點擊下圖,假若怕受不了真相的刺激就最好不看了!

後注:為什麼大師級的作品的質素總是這麽高?美國著名攝影師之一 Mr. Jay Maisel 在一次訪問時說:如何去做一位人家稱讚的攝影師呢?非常簡單 (我就覺得一點也不容易),只給別人看你最好的作品!

大家知道有些大師拍十筒以上的菲林才選出最好的一張作品!

從前有一句話:未曝光的菲林是最便宜的,曝了光的菲林是最珍貴的!

Likes(0)Dislikes(0)

不是’傻瓜機’-3 Baroque Stair by Frank Gehry, Art Gallery of Ontario

不是’傻瓜機’這做題目我已寫了兩次,其間十分高興得到很多朋友的認同。

今次跟大家分享的一張相是我於 09 年到加拿大多倫多時拍攝的。地點是位於唐人街旁的安省美術館。已經有好幾年沒有到過 AGO,今次主要是想看看維修四年後的新設計。

由於是次旅行並非工作性質所以大部份時間都只帶著我的 Ricoh GX100 point and shoot 相機。回說新裝修的美術館,今次用上了很多木材作為主要的裝置,大家在 AGO 的網頁簡介也能體會到加拿大是一個注重天然資源的國家。而負責這個設計項目的正是當代建築大師:加拿大藉的  Frank Gehry。他的成名作包括在西班牙畢爾包的古根漢美術館 及座落在美國加州洛杉磯市的華特迪士尼音樂廳 Walt Disney Concert Hall

而整個翻新設計中我認為 Frank Gehry 為大樓新增的巴洛克式木製螺旋梯 Baroque Stair 最為吸引!

雖然當日我只帶著一部 point and shoot 相機但返而在拍攝這張相片時帶來方便。原因是在梯下向上拍攝時,就算用到 GX100 變焦鏡頭的極限 70mm 也差了一點才能得到要求的構圖,幸好輕巧是 point and shoot 相機 眾多優點之一,舉著它來構圖也不用花氣力。

在構圖上我把螺旋梯的線條放在左下及右上的對角,使畫面分割成兩個部份。中央部份層層疊疊的螺旋結構加上當時的光線配合,令人有著一種’走進去’的感覺。全張相片好像一隻正在轉動的眼睛正把你吸進去似的。

我拍攝的時候選擇用原始格式 RAW format,這樣我便可得到最豐富的影像資訊,方便日後轉化成高解像檔案作打印用途。一千萬像的檔案已足夠打印出一張高質素的 A2 相片了!這又一次証明 point and shoot 相機不是’傻瓜機’!

有一樣要補充的是最後影像是沒有經過任何裁剪的,所有構圖在按下快門時已成定局!

Likes(0)Dislikes(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