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Bobby Lee Global Exposures 旅遊攝影工作坊

Gallery

This gallery contains 4 photos.

有留意 Bobby Lee 這幾年動向的朋友都清楚這些工作坊有別於其它團體所舉辦的旅遊攝影團。 主要原因不止於每次工作坊只有少數名額,也不一定在於所到的地點非一般旅行團所能接觸得到。最重要的是整個旅程, 由閣下報名開始所得到的體驗。工作坊其中一個宗旨是希望在整個拍攝體驗中可提升各參加者個別的拍攝風格及技術。一切從報名後的單對單會面開始。不要小看這個一兩小時的會面,內容可以是一個參加者的 portfolio review、也可討論針對行程所需器材的選擇。同時也是我了解每位參加者喜好及個性的機會。 在旅途上我會盡量把拍攝時間及機會留給參與者,也因為出發前已有一定的了解所以更容易對各人作出個別的指導。 參加過工作坊的朋友都知道晚上在酒店的評相聚會是重要環節,也是互相切磋及學習的機會。回程返港並不代表工作坊到此為止。大家還有機會一同練習相片檔案的後製技術及噴墨打印大家的拍攝成果。 長話短說,2019 年首三個旅遊攝影工作坊內容及行程在如下的連結: 二月份的古巴旅遊攝影工作坊 五月份的格魯吉亞旅遊攝影工作坊 及十月份的德國 Leica Camera HQ 及其周邊的歷史小鎮 Likes(0)Dislikes(0)

究竟這張相搞乜鬼?

Gallery

This gallery contains 8 photos.

有瀏覽過我 Facebook Global Exposures Page 的朋友都知道我除了在香港不定期地舉辦一些專題工作坊及個別教授 One-on-One tutoring 外,2013 年起便創立了 Global Exposures 這個品牌與在香港經營了十年的新加坡特色旅遊公司 Country Holidays 一起構思旅遊攝影工作坊。 Global Exposures 旅遊攝影工作坊 Travelling Photo Workshop 無論在行程及拍攝安排上 (是安排一些非一般人士可隨便進入的場合、不是擺拍) 跟坊間的攝影團有極大的分別。整個工作坊主力在於提升每一位參加者各自拍攝的能力。不單止鍛練各人的思考及技術,更按著每個人獨特的取向和風格去蕪存菁。務求各參加者能在過程中找到自己的攝影道路。曾經參加或已報名的朋友都知道我們練習 practice 及 評論 critique (十分重要的一環) 並非始於、止於或局限在外地拍攝期間。旅程完結後的繼續分享及溝通其實十分重要。 今次借 BobChiu ( Global Exposures 的其中一位參加者) 上週與我討論 (他獨自在印度拍攝的其中一張新作) 優化影像 … Continue reading

Bobby Lee 講佈局:這兩個圖像有什麼分別?這分別又有什麼意思? 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images? And what do the different means to the image!

Gallery

This gallery contains 10 photos.

熟識我拍攝手法的朋友都知道我注重作品中的佈局多於構圖,原因之一是相片內各元素 (無論看似重要與否) 在佈局中會比單靠平衡的構圖更有互動性。與此同時大家可能也知道在安排佈局時我會較為調皮,喜歡在不經意的地方加入一些佈局的元素。其中一種手法是在影像中 (通常是左或右方) 包含一些例如門框或類似的線條 (例子如下圖)。究竟這些看似多餘的部分有什麼作用呢? For those who familiar with my works may have already noticed I like playing little tricks on the edge of the images. That is, I sometimes leave a tiny space that seems to be … Continue reading

一張相片的「佈局」- arrangement!

Gallery

This gallery contains 5 photos.

自從 2011年的「相片密碼」presentation 之後很少在大型的場合解説單一張個人認為視覺上合格的作品。適逢昨晚友人提及此 blog 接近冬眠的狀態,與其尋找新的話題倒不如揀選一張近作嘗試一下以解讀其視覺上如何產生平衡及動態之處作為 bobbyleephoto.com/blog 2016年新一頁的開始! 曾參與我所設計之攝影工作坊的朋友必定知道我在拍攝一張相片時人物、環境以及周邊的所有都是以「佈局」 (arrangement) 多於一般同好所採用的「構圖」 (composition) 的方法去處理整個畫面。現在就先讓我解釋一下個人對「佈局」及「構圖」的定義。 先嘗試講解一下大家在欣賞美術作品時常用的「構圖」(composition) 概念。這是西方發明的美學概念,其中包括了在學校課堂上美術科(現應為視藝科)老師所教授常用的「三分法」(Rule of Thirds) 及「黃金分割」(Golden Ratio) 。毫無疑問這些把人、物分佈位置的設定是所有視覺藝術的基礎,但一般而言它們只是一堆沒有方向性的幾何 (geometric) (四方、圓圈、三角) 圖案。運用這些基本構圖概念去設計的作品雖然是擁有非常平衡穩固的視覺效果但有可能會缺乏動力,觀眾可能看了一眼便離開! 其實好的作品就是有一種能夠把觀眾目光留下的能力,而一般的「構圖」方法就未必能夠達到這種效果! 假若西方美學的「構圖」未能夠完全發揮作品內容的觀賞性,那為什麼還有這麼多高水平的西方作品呢?這正是在基本的「構圖」概念之上,藝術家再巧妙地用上光暗反差、顏色運用等技術去提升作品內容的「互動」(interaction) 效果。而這些「互動」正好令觀眾的目光遊走於作品不同的空間及位置,也正因這樣的眼球視覺運動使觀眾除會多花時間去欣賞外更能滿足腦袋對感官刺激的需求!這也是我想解釋的「佈局」思維。 使用「佈局」方法去創作的視覺藝術以中國的水墨畫最為明顯。大部分傳統中國水墨畫跟傳統西方油畫的分別在於畫內人與物是完全不受「透視感」 (perspective) 所影響 (前、後、大、小的演繹方法有異)。畫中人與物都各有「指向性」(direction),當觀眾的目光不經意地跟隨這些帶有「指向性」的內容 (例如一支樹幹) 在畫面中走動時這種活動便轉化成一種可以預計之「互動」(interaction) 效果。而不同「指向性」的安排再加上「留白」 (西方人現在説的 negative space) 配合便是我時常提及的「佈局」 (arrangement) 了! 話說回來這張下雨中 Soho 區的街拍作品,首先我們看看只套用 「三分法」 …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