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傻瓜機’這做題目我已寫了兩次,其間十分高興得到很多朋友的認同。
今次跟大家分享的一張相是我於 09 年到加拿大多倫多時拍攝的。地點是位於唐人街旁的安省美術館。已經有好幾年沒有到過 AGO,今次主要是想看看維修四年後的新設計。
由於是次旅行並非工作性質所以大部份時間都只帶著我的 Ricoh GX100 point and shoot 相機。回說新裝修的美術館,今次用上了很多木材作為主要的裝置,大家在 AGO 的網頁簡介也能體會到加拿大是一個注重天然資源的國家。而負責這個設計項目的正是當代建築大師:加拿大藉的 Frank Gehry。他的成名作包括在西班牙畢爾包的古根漢美術館 及座落在美國加州洛杉磯市的華特迪士尼音樂廳 Walt Disney Concert Hall。
而整個翻新設計中我認為 Frank Gehry 為大樓新增的巴洛克式木製螺旋梯 Baroque Stair 最為吸引!
雖然當日我只帶著一部 point and shoot 相機但返而在拍攝這張相片時帶來方便。原因是在梯下向上拍攝時,就算用到 GX100 變焦鏡頭的極限 70mm 也差了一點才能得到要求的構圖,幸好輕巧是 point and shoot 相機 眾多優點之一,舉著它來構圖也不用花氣力。
在構圖上我把螺旋梯的線條放在左下及右上的對角,使畫面分割成兩個部份。中央部份層層疊疊的螺旋結構加上當時的光線配合,令人有著一種’走進去’的感覺。全張相片好像一隻正在轉動的眼睛正把你吸進去似的。
我拍攝的時候選擇用原始格式 RAW format,這樣我便可得到最豐富的影像資訊,方便日後轉化成高解像檔案作打印用途。一千萬像的檔案已足夠打印出一張高質素的 A2 相片了!這又一次証明 point and shoot 相機不是’傻瓜機’!
有一樣要補充的是最後影像是沒有經過任何裁剪的,所有構圖在按下快門時已成定局!


用DC仔影相比用單鏡來得輕鬆許多,用來玩不同角度和構圖都容易方便快速,創意活潑度都比單鏡好。
可以用房車和綿洋仔來比喻,各有所長。
Hello Ringo,
一般 DC (Digital Camera) 及 point and shoot 相機給攝影愛好者的感覺是閒時跟家人拍照或小姐太太飲茶旅行用的小玩具。其實以現今科技一部三千圓的 DC 已經比十幾年前的頂給單鏡返光機來得精密。影像質素則視乎相機有否提供原始格式 RAW Format,因為 RAW Format 能把晶片的潛力全面發揮,使影像質素提高。希望大家能盡用閣下口袋裏的相機'仔'。
Bobby
有二点我很認同你,一就是很多人以為買了部貴机就会識影相。二就是不習慣在拍懾前材相,回來後才慢慢材因此file更加細,我們以前的訓練就是拍攝前要構圖。
Hello Stephen,
練習構圖永遠都是攝影師最要留意的地方。但跟其它如繪畫等平面創作不同,初學者很多時都以為構圖可以事後利用裁相去解決,反正相片是橫是直是方都沒有人知也沒有人去理會。但如果構圖這基本功夫底子打得不好,相片的感染力及個人風格便很難突出。
其實大家也不用太介意自己在構圖的能力,因為無論是自己或觀賞者,在品評一副作品時都會因應當時的心情、年齡等而作出取向。同一個人不同時候看同一張相可能會得到不同的啟發。大家最緊要多嘗試,不要裁相盡情去把每格菲林(或 pixel)填滿! To fill up your frame!
Bob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