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攝影淺談-3

每次到外地旅遊,大家都希望拍攝到一些較有當地特色的影像。正正因為處身在一個陌生的環境所以觀察力及反應都會倍增!所以很多時候都有不俗的作品。

那麼在土生土長的地方取景又如何呢?剛好相反,正因為這是我們熟悉的地方,所以要不是抓不到’有趣’的題材便覺得身邊的事物欠缺吸引力。這不只是發生在你我身在的香港,世界各地的攝影師(無論職業或業餘愛好者)都感覺得世上最難拍攝的地方正是他們的老家!所以我認為最能鍛練風景攝影的方法之一就是在身邊的地方去取材。

今回向大家介紹的一張作品是上星期日在居住的地方附近拍攝的(早前曾拍攝過一次但不太滿意)。正確地點是香港中半山醫院道贊育醫院對面;佐治伍世紀念公園的其中一個入口。鑲嵌在石牆的公園牌面。一如先前所說,大約在個多月前已發現這景點。當時一心想沿羅便臣道及堅道一帶拍攝一些老樹根為題材的習作,無意地發現這個被一株細葉蓉的樹根包了一部份的公園牌匾,於是便隨意地拍了幾片。可惜由於沒有帯備三腳架,所以要使用較大光圈及較高感光速度 ISO 去拍攝。結果不是太滿意!等了一會才有較佳光線及空閒時間再來一次。

這個景象給我一個 surreal ‘不真實’ 的感覺,有點象電影人物 Indiana Jones 發現失落的古城一樣!又有點象 Lord of the Ring 的場景似的!非常有趣!

寫到這裡,想到每逢週末及假期中區舊警察宿舍及最近大熱的永利街都結集了無數帶著相機的人。我想問一句,是否只有要’保育’的地方才值得大家去拍攝呢?

Likes(0)Dislikes(0)

一位利用攝影去幫助世上貧困兒童的超級 Leica 友-Tina Manley

其實用超級 Leica 友去稱呼 Tina 實在一點也不挎張,約十年前加入 Leica User Group 時發現很多 Leica 用家都時常在討論裏提及 Tina Manley 這位攝影師。他們堤到的內容大多是她又在中美洲某某角落拍攝時意外地把她的 Leica M6 及 Noticlux 鏡跌落河流裏,又或是 Leica USA 維修部如何每次在她返國後維修攝影器材等等。從這些文字看來她是一位為求拍攝到心目中理想的內容及角度而不惜一切去拍攝的攝影師。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我也登上她的網頁一看.

一看之下才知道她是一位不簡單的攝影師。今早靈機一觸嘗試發一個電郵給她看可否得到同意在我這個 blog 上介紹及轉載她的作品,不到半小時 Tina 便回覆及同意我的想法。

首先介紹一下 Tina Manley 現在的客戶,她現在擁有一間圖片社 IMAGES,她大部份的相片都是提供給百科全書,UNICEF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及一些大學刊物。最近十年她致力參與一項叫 Central American Task Force on Hunger 的計畫,相片籌得的款項就用來支援有需要的家庭作自力更生用。

如果大家瀏覽她的網頁,請特別留意她的黑白作品,因為這些相信是她用來為兒童籌款的相片,非常有風格。

在此有兩件事想略提一下;一,像 Tina 這樣由當初以自己四個孩子作拍攝對象的發燒友發展成為世界貧困兒童出力並不是罕有,只要清楚自己的方向自然會更接近成功,二,今次我能聯絡上 Tina 本人並得到她同意我在這個 blog 介紹她的作品,証明只要有誠懇的態度很多大師級都會樂意回覆你的問題。我希望在下次聯絡 Tina 時能給她一們簡短的訪問!

Likes(0)Dislikes(0)

旅遊攝影淺談-2

一如上一次寫旅遊攝影淺談所說,每次到達一個景點時總是希望拍到一張能比明信片 postcard 更美的照片!

今次跟大家分享的一張作品是多年前參加旅行團到歐洲時在法國巴黎拍攝的。把這張相片放在這個 post 是希望能夠分享幾點拍攝心得。

首先是拍攝地點,我想很多旅行團帶大家登上巴黎的艾菲爾鐵塔 The Eiffel Tower 後, 都會跟着去著名的軍事博物館 Musée de l’Armée 參觀,途中都有機會停在戰神公園讓大家能上洗手間及從遠處拍攝艾菲爾鐵塔。

如大家一樣,當日我也努力尋找心水的拍攝角度。就在停車處不遠就發現’和平牆’,一個紀念和平的大型玻璃裝置。在巨大的玻璃幕牆上用上不同的文字寫上和平一字。於是乎我便靈機一觸把透明的玻璃作前景,穿過不同的文字去拍攝遠處的鐵塔。這樣便得到一張概有巴黎地標(鐵塔)的相片又能特出法國這個愛好大同的國度!這也正是心得之一,拍攝影物時不一定要直接對著它拍,很多時候利用透過一些前景或建築物的反光面會使主體的形態及主題更突出。

另一個要分享的表達手法是把原來的彩色影像轉化為黑白相片(當日是用彩色正片拍攝)。為什麼呢?主要原因是當日下著毛毛雨,在眼前除灰色的天空及草地的綠色外就什麼都沒有了。返而把它轉化成黑白後不同的灰階反而更能顯出景物的遠近及層次。所以希望大家下次在旅遊時遇上天氣不佳也千萬不要放棄拍攝的機會!

Likes(0)Dislikes(0)

不是’傻瓜機’-3 Baroque Stair by Frank Gehry, Art Gallery of Ontario

不是’傻瓜機’這做題目我已寫了兩次,其間十分高興得到很多朋友的認同。

今次跟大家分享的一張相是我於 09 年到加拿大多倫多時拍攝的。地點是位於唐人街旁的安省美術館。已經有好幾年沒有到過 AGO,今次主要是想看看維修四年後的新設計。

由於是次旅行並非工作性質所以大部份時間都只帶著我的 Ricoh GX100 point and shoot 相機。回說新裝修的美術館,今次用上了很多木材作為主要的裝置,大家在 AGO 的網頁簡介也能體會到加拿大是一個注重天然資源的國家。而負責這個設計項目的正是當代建築大師:加拿大藉的  Frank Gehry。他的成名作包括在西班牙畢爾包的古根漢美術館 及座落在美國加州洛杉磯市的華特迪士尼音樂廳 Walt Disney Concert Hall

而整個翻新設計中我認為 Frank Gehry 為大樓新增的巴洛克式木製螺旋梯 Baroque Stair 最為吸引!

雖然當日我只帶著一部 point and shoot 相機但返而在拍攝這張相片時帶來方便。原因是在梯下向上拍攝時,就算用到 GX100 變焦鏡頭的極限 70mm 也差了一點才能得到要求的構圖,幸好輕巧是 point and shoot 相機 眾多優點之一,舉著它來構圖也不用花氣力。

在構圖上我把螺旋梯的線條放在左下及右上的對角,使畫面分割成兩個部份。中央部份層層疊疊的螺旋結構加上當時的光線配合,令人有著一種’走進去’的感覺。全張相片好像一隻正在轉動的眼睛正把你吸進去似的。

我拍攝的時候選擇用原始格式 RAW format,這樣我便可得到最豐富的影像資訊,方便日後轉化成高解像檔案作打印用途。一千萬像的檔案已足夠打印出一張高質素的 A2 相片了!這又一次証明 point and shoot 相機不是’傻瓜機’!

有一樣要補充的是最後影像是沒有經過任何裁剪的,所有構圖在按下快門時已成定局!

Likes(0)Dislikes(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