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銘博士公開講座: ‘藝術即修行’ – 後感

當從報章上看到 ‘藝術即修行’ 時,心裡在想;當今不少攝影界的人士在不同的場合以較接近宗教的角度去解釋及宣傳他們的拍攝理念,莫非連著名的朱銘先生 (這裡不是學術討論所以我稱呼朱博士為先生,絕沒有不敬之意) 也加入這行列?出於好奇,加上個人也喜歡朱先生的 ‘太極’ 系列作品,便報名參加中文大學這個講座。

幸好朱銘先生說的 ‘修行’ 並非宗教那種而是 ‘思考’ 的一種伸延,而是創作者自家內心對藝術的一種修煉。雖然朱先生在當日跟大家分享了不少這方面的心得但在這裏我不打算多談,反正各大藝術傳媒自會詳細報道一番!

我在這個空間想集中講一下朱先生在分享會後的 ‘問題與答復’ ‘ Q & A’ 時段之內容。由於講座為香港中文大學舉辦所以與會人士除朱銘先生的藝術作品擁護者外,不少是中大藝術系的師生及校友。但很可惜大部分人士的問題都離不開表達多喜歡朱先生的作品、他明年會否再到中大跟大家分享、等等。更甚的有一位 ‘生意人’ 說他在拍賣會中投得朱先生的作品、又問朱先生對 ‘藝術巿場’ 上另一位李姓的年輕藝術家如何比較⋯

問與答都是悶著,直到一位非中大藝術系的學生發問以下大意內容的問題:我每天都穿過朱博士送給中大的 ‘太極門’ 但我從來都不懂得怎樣去欣賞它!其實我們可以怎樣去欣賞一些藝術作品呢?當時朱先生大概只是一般的解說一下,可能他對 ‘太極’ 系列已沒有從前那麼著迷所以記憶中沒有多少其它內容的印象。

不過這個反而是一個大好的機會,如果中文大學的藝術系老師或主任甚至在場的沈校長能把握這個機會向朱銘先生請教如何利用其在藝術界的影響力及其開設的 朱銘美術館 去推廣年輕人對藝術的興趣那便最好不過。很可惜,在坐沒有一位熱愛藝術的人士順勢發問 (當然包括我這個後知後覺的旁聽)!

而這也正是我要講的題目,當大部分所謂喜愛藝術的人 (甚至大部分藝術家) 都把全部資源投放在追捧成了名的藝術家及其作品的商業價值上的同時,社會上最欠缺的反而是基本的藝術欣賞能力。因為人類之所以跟其它動物不同,其中一個原因是人類除了跟所有動物一樣為生存與大自然搏鬥外還會創造一些生存以外的 ‘無謂’ 東西;如繪畫或裝飾物等等!這些正是藝術的根源,也是人類生活中的一種與別不同的智慧。如果沒有這種智慧的能力,人類未必能成為地球的主人!

在這個什麼也從商業角度出發的社會中,這些智慧已大部分被商品化。如果人類再沒有欣賞的能力,未來將會變成一個怎樣的世界呢?我們香港人會否成為物質主意下極少數以藝術作牌頭的人之 ‘食糧’ 呢?

真希望大家能多些思考及貢獻!

Likes(1)Dislikes(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