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相片的「佈局」- arrangement!

Gallery

This gallery contains 5 photos.

自從 2011年的「相片密碼」presentation 之後很少在大型的場合解説單一張個人認為視覺上合格的作品。適逢昨晚友人提及此 blog 接近冬眠的狀態,與其尋找新的話題倒不如揀選一張近作嘗試一下以解讀其視覺上如何產生平衡及動態之處作為 bobbyleephoto.com/blog 2016年新一頁的開始! 曾參與我所設計之攝影工作坊的朋友必定知道我在拍攝一張相片時人物、環境以及周邊的所有都是以「佈局」 (arrangement) 多於一般同好所採用的「構圖」 (composition) 的方法去處理整個畫面。現在就先讓我解釋一下個人對「佈局」及「構圖」的定義。 先嘗試講解一下大家在欣賞美術作品時常用的「構圖」(composition) 概念。這是西方發明的美學概念,其中包括了在學校課堂上美術科(現應為視藝科)老師所教授常用的「三分法」(Rule of Thirds) 及「黃金分割」(Golden Ratio) 。毫無疑問這些把人、物分佈位置的設定是所有視覺藝術的基礎,但一般而言它們只是一堆沒有方向性的幾何 (geometric) (四方、圓圈、三角) 圖案。運用這些基本構圖概念去設計的作品雖然是擁有非常平衡穩固的視覺效果但有可能會缺乏動力,觀眾可能看了一眼便離開! 其實好的作品就是有一種能夠把觀眾目光留下的能力,而一般的「構圖」方法就未必能夠達到這種效果! 假若西方美學的「構圖」未能夠完全發揮作品內容的觀賞性,那為什麼還有這麼多高水平的西方作品呢?這正是在基本的「構圖」概念之上,藝術家再巧妙地用上光暗反差、顏色運用等技術去提升作品內容的「互動」(interaction) 效果。而這些「互動」正好令觀眾的目光遊走於作品不同的空間及位置,也正因這樣的眼球視覺運動使觀眾除會多花時間去欣賞外更能滿足腦袋對感官刺激的需求!這也是我想解釋的「佈局」思維。 使用「佈局」方法去創作的視覺藝術以中國的水墨畫最為明顯。大部分傳統中國水墨畫跟傳統西方油畫的分別在於畫內人與物是完全不受「透視感」 (perspective) 所影響 (前、後、大、小的演繹方法有異)。畫中人與物都各有「指向性」(direction),當觀眾的目光不經意地跟隨這些帶有「指向性」的內容 (例如一支樹幹) 在畫面中走動時這種活動便轉化成一種可以預計之「互動」(interaction) 效果。而不同「指向性」的安排再加上「留白」 (西方人現在説的 negative space) 配合便是我時常提及的「佈局」 (arrangement) 了! 話說回來這張下雨中 Soho 區的街拍作品,首先我們看看只套用 「三分法」 … Continue reading